读《写字基本功》
概述
这篇文章是阅读了布衣老师所著的《写字基本功》后的笔记,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书法书讲解字形字体,而是着重于讲解握笔的姿态,写字发力的方法,书中列举了很多常见的错误握笔与发力方式,详细的描述和丰富的示例,以及练习方法让读者能够快速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,从根本上提升写字能力,以求达到快速、轻松、美观的写字效果。
关于本书
作者
布衣老师,本名郑文彬,台湾桃园市人,研究硬笔写字教学二十余年,台湾各县市教师写字研习讲师。曾任台湾元智大学终身教育部“课后安亲教师培训班”讲师,美国旧金山“Wisdom 教育文化基金会”中文师资精进班讲师,新加坡教育部教研中心写字培训讲师等。所著《写字基本功》(繁体版)在台湾出版后,获台北市教育局 2009 年票选“教师年度十大好书”,连续两年在台湾网上书店获“艺术类”畅销书排行榜冠军。——豆瓣。
笔记
学习写字四部曲
松:放松,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,让手指柔软放松,发挥运动的最大效能。
抵:抵靠,让笔与手形成最佳的支点抵靠,让书写更易操控、省力、稳定。
力:施力,学习更快、更灵活的施力方式,让书写速度更快,更持久。
结:结构,学习笔画、结构的规则与共性,让字体更美观。
“写” 与 “字”
字是写出来的,先有写,再有字,所以是写决定字,而不是字决定写。
我们平时买字帖练习,其实就是用已有的字来矫正自己的写,但字帖中并不能看到写的动作,不能知道是怎么写出来的,只能靠长时间的练习去体会,过程长而低效。如果我们学会写的技巧,就能从根本上改善写字的能力,再辅以字帖练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坐姿
桌椅高度差:以坐在椅子上,桌面高度不超过手肘为宜。
身体距离桌面约一拳,眼睛与纸张保持约30厘米距离。
书写时,纸张可随书写位置移动,保持笔尖位于身体中央以右的视线可见区域,防止因为视线遮挡引起的错误写字姿势。
可将纸张适度往左倾斜 10~20 度,使纸张右上角略高于左上角。
握笔
握笔的技巧在于 “松” 和 “抵”,松是指放松手指、手腕,抵是指笔与手指抵触的位置与方向。
松
握笔时,可以想象手中握着一个脆皮甜筒,手指放松,不能太紧,不然就会碎了;手指不能全部握紧,中间是空的。
握笔时,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形成 “三角形支架” 将笔架起来,而不是用手指抓握住笔杆。
需注意:根据不同的笔杆粗细,握笔的细节也需要随之调整。
正确的握笔步骤:
(1)将握甜筒的宽拳心末三指翘起,转换成 “OK” 手势。
(2)想象拇指和食指指尖是一个 “圆环” ,穿过铅笔这根 “棍子”,圆环是悬在 “棍子” 上的。
(3)把左手放开,铅笔应该快要掉落才对(因为拇指和食指只是位于铅笔上方,并未抓住笔)。
(4)把末三指自然并拢,由下往上托住铅笔(不需出力),这就形成了稳固的三角支架了。
写字时的手部支点:
- 大支点:手腕掌根,靠外侧的豌豆骨凸起处。作用是承担手部的主要重量、重心及手腕施力时的支点。
- 小支点:小指末端关节处。为末三指提供支撑,也为手部前部提供支撑点。
握笔高度:成人书写时,建议握笔高度 3 厘米左右;儿童握笔高度建议 2~2.5 厘米。
写字时的角度:写字时应保持笔尖朝向十点钟方向。
抵
拇指:拇指功能是扶住笔杆,起到支撑作用,不需太用力。自然弯曲,用拇指指腹的右上方(靠近食指方向)与笔杆接触。
食指:食指负责下压施力,是所有手指中最具影响力的关键角色。食指偏右半侧(往中指方向)接触笔杆,食指成为两段弯曲姿势,这样与笔杆形成更多接触面积,具有更好支撑力。
拇指和食指的相对位置:拇指要略高于食指,不可与食指等高。这是拇指最放松的状态。当笔杆较粗时,拇指和食指不接触,笔杆较细时,拇指和食指轻触,形成 “入” 字形。
中指:中指末端关节前方的凹陷有肉处,约在中指指甲根部旁边相同高度处。此处有肉垫缓解笔杆压力,减少疼痛。
中指与食指相对位置:握笔时,中指与食指不靠在一起,有小缝隙。
中指与末两指的关系:中指与末两指自然并拢成为一体,可视为一体。
写字的第四支点:食指的第三节纹线处,握住笔后,笔杆后端依靠于此处,不要靠在食指骨凸起处,更不能靠在虎口凹陷处。
力——施力
横画运腕:手腕支点固定于桌面,轻松、快速的摆动手腕,手腕作为施力来源。
拇指扶住笔前端,笔杆后端抵靠在第四支点(食指的第三节纹线)处,将笔尖放到纸上,此时向右移动手腕,三点形成稳定的杠杆,放开其他手指依然可以写出横画。
竖画食指按压:写竖画时,要用位于笔杆上方的食指来下压,而不是拇指和食指一起用力,因为单一的食指发力比同时控制两个手指协调下压来的更简单、快速。
写竖画时,拇指和中指仅起到扶住笔杆的作用。
斜画腕指并用:斜方向的笔画,以手腕与手指协调运作。多数写字者偏重于手指发力的模式和习惯,我们需要调整出正确的比重,分配到后端的手腕上,这样才能减轻手指疲劳,明显提升写字速度和活动范围的灵活度。
结——八个让字体结构好看的技巧
- 笔画要笔直:线条写不直的主要原因是手指施力方式不对,请参照上面的 “横画运腕”、“竖画食指按压” 等施力方式技巧。
- 横画往右斜上:汉字的横画是一条往右上倾斜 3-7 度的横线。注意不能写成向右下倾斜、水平、倾斜角度过大。注意字中有长横做主笔时,要减少倾斜度,以提高字的稳定性。
- 中央大横画要大胆加长:大横画要写的长,显得大方、舒展。
- 竖画要垂直:竖画不能向左或向右倾斜。注意竖画的施力方式。
- 撇画和斜画 45 度要像溜滑梯:撇画是往左下45度慢慢弯伸出去的,而不是由明显下凹的圆弧。
- 外形瘦高,字形美丽:瘦高字形看起来比较好看,不要写成扁平、方正形状的了。需注意某些字不是瘦高的,如四、西、心、之等。
- 居中写字:在格子中写字时,应将字置于中间,字形瘦高,与上下框线距离较小,与左右框线距离较大。
- 十个常用部首写法:
- 口部:两侧竖画要向内倾斜,形成一个宽扁的倒立梯形,上宽下窄。
- 走之旁:下方的平捺不全是弧线,是个 “三折” 的线,像一道水流冲过三段不同的地形:先向右上方上升一小段,再往右下方一长段,最后以大约水平结束,收尾不能往上翘起或往下掉落。
- 戈部:往右外侧的斜构,如一根稍有弧度的长竹竿。不能成为太弯曲的圆弧或斜直线,要超过上方横线的宽度,才显得大方美观。
- 弯钩:中间段不是位于中间的直线,有点像一根被压的向右略拱的竹竿形状才对。
- 心部:右方的卧钩要和左方的斜点处于同一水平高度,卧钩中央段要弯成水平再往左上方勾。最后两点要往斜右上方排列。
- 耳朵旁:注意耳朵上下长得不一样,上方是精灵的小尖耳朵,下方是弥勒佛的大圆耳朵,且上下两耳的右方要对齐。左耳旁的竖是垂露竖,右耳旁的竖是悬针竖,且右耳可写的稍大些。
- 绞丝旁:两个撇画和三个提画各自保持平行关系即可,最后一笔的提画不能写成横画。
- 言部:言作为部首时不是左右对称的,上方的点画要偏右,对齐下方的竖画。
- 土部:土作为部首时不是左右对称的,原本下方的横画要写成提画,且提画的结尾要和上方的短横对齐。
- 水部:三点水不是三点垂直排列的。第二、三点要在第一点左方,最后的提画要向上对齐第一点的右侧。
总结
在我们开始学习写字的时候,老师说的最多的是坐姿,从来没有给我们纠正过错误的写字握笔姿势,只要能写出字来就行了,所以后来看每个人握笔的方式都不一样,但又不知道哪个是对的,就一直用自己习惯的姿势在写字。直到看到了这本书,总算是找到标准答案了,我按照书中说的方法改变了握笔发力的方式,刚开始还不太习惯,但确实写起字来比之前轻松了,我觉得确实有用。书中所述的 “先有写,再有字,写决定字,而不是字决定写” 的观念,我也非常认同。
书中还介绍了很多教导儿童、学生学习写字的经验和方法,还有关于左手写字的一些探讨和调整策略,对于我暂时没用,已跳过阅读。